在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2020CCF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第二天的會場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杰出教授、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講席教授劉兵做了題為《在線教育:可能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機》的觀點報告。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C)計算機科學杰出教授 劉兵
劉兵認為,新冠疫情永久性地改變了全世界傳統的教學和工作方式,這是一個歷史時刻。計算機專業的專家、教授應利用這一歷史時刻,為全球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他希望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做出更好的科技產品來提升教育質量,而不是由老師或學生承擔更多的責任。
他認為,研究人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建立統一標準。
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標準,未來可以將自大、中、小學和職校、培訓機構等的所有線上、線下教育數據,以及不同計算機技術和平臺的數據打通,形成互操作性。劉兵表示,有了這個最底層的標準,來自所有機構的數據都將遵循統一標準,從而具有互通性。在此基礎上,可建立一系列人工智能(AI)和數據挖掘算法,輕易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需要為每個機構提供特定的解決方案。
第二,建立可行的教學評價系統。
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整體上比較滯后,比如對學生和教師的反饋往往是在學期末。劉兵指出,在線教學過程中,可以很輕易地實現即時評價、反饋,比如目前比較困擾老師們的是課程中由于看不見學生,不能掌握教學質量。而通過AI技術的即時教學反饋和學生表情、肢體語言的綜合分析,是可以了解學生狀態的。
第三,加大線上、線下教學對比。
通過計算機技術比較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到底有何不同,了解二者的差異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劉兵指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二者進行定性或定量地比較:教學質量,學生端、老師端和教育設施的花費,不同學段、不同性格的學生對線上、線下教學的適應性,以及整體對社會的影響等都可以進行研究分析。
第四,架通貧富差異造成的教育鴻溝。
“甘肅山區的小學生蹲坐在地上學習,而北京國際學校里的學生在階梯教室和外教學英語,二者的教育條件天差地別?!眲⒈f,其實,不僅中國存在這樣的問題,全球擁有那么多貧困人口,如何去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是一個世界性命題。在我國的貧困地區,隨著國家在教育基礎設施方面的大力投入,硬件條件已經越來越不成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優秀老師的缺乏。而這個問題在提高在線教學的質量之后,是可以輕易解決的。
第五,線上教學商業化。
劉兵提出了一個設想,希望在全球性市場中開辟一個教育區域。在一個類似淘寶的教育平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甚至任何人,開設課程教授自己所擅長的技能、知識,規定班級人數、上課時間等,然后集齊報名人數即可開課,真正實現“三人行,必有我師”。
第六,改善師生遠程交互。
劉兵表示,最后一個問題是最重要和最困難的--如何通過建立硬件和軟件工具與平臺,開放適合在線教育的新教學模式,給予師生相同或相似于以往面授課程中大家所熟悉的互動,這是目前網絡教學最大的短板之一。這里的師生互動不僅包括師生的課堂互動,也包括課后二者在虛擬網絡空間中的互動。雖然人機交互(HCI)和AR&VR技術在計算機科學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仍面臨著一個全新的課題,即在網絡教學中“通過計算機實現人-人遠程交互”,它需要不同的思路和理論框架,需要對教育、計算機科學、通信,以及社會科學等許多領域進行綜合考慮,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以上這些問題終將被解決,屆時,教育者們可以生活在他們所鐘意的世界任意角落,為世界任意角落的學校、機構工作或教學?!眲⒈f。
本文根據劉兵在CCF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 FCES 2020)上的報告整理,整理:鄭藝龍
投稿、轉載或合作,請聯系:eduinfo@cernet.com
相關內容: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在線教育如何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在線教育實踐派:重新定義什么叫“上了一門課”
>>武永衛:在線教育下一步需要聚焦交互問題的解決
>>聚焦后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2020CCF FCES線上線下融合舉行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