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先行嘉賓】:陳偉
東北財經大學網絡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東北財經大學以“培育卓越財經人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是一所突出經濟學、管理學優勢和特色,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大學。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加強頂層設計,注重試點推動,以公共基礎設施、基礎平臺為依托,以應用系統、服務體系建設為主線,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服務融合為目標,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取得了較大成效。
?。?)對標話題:“十三五”期間,貴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哪些顯著成績?請您結合《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談談貴校有哪些先行經驗,以及還有哪些需要亟待加強的工作?
“十三五”以來,學校逐漸將信息化建設重點從面向管理者的系統建設轉向為面向廣大師生員工的服務體系建設,以“東財e服務”微信服務號、一站式辦事大廳等為依托,推進人機交互界面建設,促進業務管理向服務轉型。數據資源建設卓有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學校已建設了1000多門網絡課程、多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及精品視頻公開課,并投入應用。圖書、文獻等各種電子資源較為豐富。
在IT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學校校園網通過分階段持續建設,實現了校內樓宇、公共區域無線、有線全覆蓋,建設了多套虛擬化集群設備,建成了數據備份恢復系統。
公共服務平臺順利建設實施,制定并完善了《東北財經大學信息標準》,建設完成了數字校園三大基礎平臺,推進了一站式服務大廳網上平臺建設,實現業務系統、微服務的便捷接入。
業務應用系統建設與集成取得重要進展,基本業務系統,如人事管理、本科生管理、研究生管理、協同辦公自動化、資產管理、智慧教室等基本建設完成,推動了學校機關部處相關管理業務的橫向整合,為智慧校園應用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同時,服務體系的建設也大幅提升了用戶體驗。
按照《東北財經大學“十三五”信息化建設規劃》的要求,學?;緦崿F了“建設安全、高效、可持續、可跨越的系統平臺,建設規范、完整、可維護、可擴展的數據庫,以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實現精管理、大服務、強支撐、優體驗,構建‘創新、協調、綠色、共享、智慧’的信息化校園環境”的建設目標。
我們可以看到,學校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績,主要在于:
一是重視規劃,從頂層設計強化數字校園建設目標定位,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校各項事業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有效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是注重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學校黨委、網信委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上的統籌、指導、決策作用;
三是在實施路徑層面,以點帶面,重點突破,以師生痛點、用戶體驗為切入點,以業務管理、信息服務、決策支持為目標,分步實施,拉動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服務的全面完善與提升。
此外,在制定相關工作目標、發展規劃、實施路線圖,甚至是確定技術框架、產品選型,一定是要結合學?,F有基礎,包括系統、數據、隊伍基礎,一定要結合學校所在地的行業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學校人員情況、發展實際的規劃、制度、技術路線。
每個高校和地區的發展差異化較大,尤其是人員情況、本地服務水平等方面,因此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不能照抄照搬先進高校的做法,因為人員隊伍、資金投入等諸多區別,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妄自菲薄,地方院校和民辦院校在資金、人才隊伍上不如985、211學校充裕,但相對而言機制、體制較為靈活。這就需要開闊思路,借助運營商、銀行、互聯網企業的力量,巧妙地利用云服務、互聯網中臺、SaaS等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出符合自身情況的獨特路徑。
“十三五”期間,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標,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尚需持續升級改造,尤其是需要按照教育新基建的要求重新審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完善方案;二是應用服務系統發展仍需協調均衡,學校部分業務尚未系統化,尚存在信息洼地,系統應用、服務等相應工作機制亟待健全,尤其是人機交互界面、決策支持建設相對薄弱,需要加強;三是信息技術需與教學、科研和服務進一步深度融合,從用戶融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數據質量問題亟待有效解決,現有公共數據平臺中數據維度非常有限,數據質量良莠不齊,數據整合的綜合效應尚未發揮,還有多項學?;A數據與核心業務應用的集成尚未完善,將數據轉化為信息和知識,促進領導決策、教學管理和部門監管的效果不明顯。
?。?)對表話題:目前,貴校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制定的進展如何?在“十四五”期間貴校信息化將在哪些方向進行重點建設?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貴校已經啟動了哪些信息化建設項目?
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從信息素養、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服務、網絡安全、保障體系這六個部分, 兼顧了數字校園中人、物、空間、信息、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多環節,給出對于高校通用的指導性要求;而7月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六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則對于高校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指明了方向。
目前,東北財經大學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也已廣泛征求意見,正處于完善提高階段。下一步,我們也在著手將新的文件精神、建設思路落實學?!笆奈濉币巹澲?,尤其是《規范》中提到的資源管理系統、人機交互界面、決策支持、數據治理等,是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相對較為忽視的地方,此次依托《規范》,在規劃層面也有了更有利的制定依據。
未來,學校也明確了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多個重點建設方向。
一是要以新基建的視角重新審視校內園區網建設,以新基建教育專網建設的標準建設面向CERNET2新一代智慧園區網,推進5G與校園創新應用的融合發展。建設一張實現海量終端泛在接入、業務專網統一承載、應用場景體驗良好的高性能、高可用性、高管理性的校園網。
二是要以新基建的視角重構高校內傳統的“三大平臺”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現有信息化三大平臺為新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要充分發揮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的平臺化、中臺化的能力,實現用戶數據的集中存放、統一管理,基礎能力的統一平臺化支撐,改變目前業務系統的建設模式,以“平臺+微服務”的模式,解構用戶數據與應用、服務的深度耦合。
三是按照“規范”的要求,以“數據資產”的高度充分審視“信息資源”各項目建設目標、路徑、要求,充分發揮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資源屬性,以此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推進應用服務建設,尤其是人機交互界面、決策支持邁上新臺階。
2021年10月,學校成功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數字校園試點建設項目,今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學校繼續完善應用服務體系,在2020年建設的服務大廳基礎上,繼續推進學校一站式辦事大廳建設,促進學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全面由系統化向流程化轉型,“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全面提升廣大師生的獲得感、溫度感。
學校計劃在2022~2023年,將以數據中心建設為抓手,以信息資源為目標,全面推進數據系列項目建設,推進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工程、全面數據治理工程、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工程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工作。
(3)先行話題: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教學的全要素、過程鏈、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打通傳統教育痛點、難點和堵點,為教育發展開辟新空間方面,您有哪些建議及思考?
01
以用戶數據為起點,全面推進高校數據開放平臺建設
目前,各高校身份信息主要由傳統的統一身份認證來支撐,認證為主,身份為輔,主要服務場景也就是校內各信息系統,較為封閉。以信息基礎設施的視角來審視傳統的統一身份認證中心,統一身份認證從技術形態上逐漸過渡為用戶中臺、統一用戶中心,通過開放平臺與其他行業場景相關平臺,如CARSI、騰訊OpenID等實現互聯,自身獨立,但通過API實現松散耦合,從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分布式、可信的互聯網用戶體系,賦能于各行業場景,同時較為徹底解決個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
02
以高校數據開放平臺賦能校外場景,再造校內場景
高校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擁有高質量、多維度的學生信息,例如學生基本信息,成績記錄,校園卡消費記錄,圖書借閱記錄,上網記錄等等,高校比任何組織、任何互聯網公司、任何個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學生,這是一座價值十分巨大的“金礦”。如果能利用高校數據開放平臺將此能力賦能于社會,能創造很多嶄新的場景,同時也能創造巨大的價值。如高校學生征信,目前校園貸問題十分突出,關鍵在于無法正確評估學生信用,持牌金融機構無法獲利,導致非法網貸機構趁虛而入,對學生權益造成很大損害。如果學校建立相信用評估模型,并將其以用戶中臺的形式開放出去,整個業務領域將被重構與改寫。
03
以區塊鏈、AI、VR等新技術構建覆蓋校內、校外全場景的分布式、可信任、沉浸式體驗的下一代全域信息服務網絡
各高校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的視角再造高校統一數據平臺,同時支撐數據開放平臺實現與校外場景的泛在鏈接,從而構建“教育專網”成為獨立一極,以松散耦合的形式,既相對獨立內聚,又開放互動協同,從而成為我國下一代互聯網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傳統數據平臺服務于校內,以此基礎上構建的數據開放平臺將致力于服務于行業用戶、生態合作伙伴以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真正發掘出數據的資源屬性,創造新的業務模式與場景,繼續為社會、高校賦能。高?;ヂ摼W、教育信息化領域要多嘗試原創性、探索性工作,以“十四五”新基建為契機,為我們互聯網產業發展先行先試,探索出符合Web3.0時代的新型平臺、新型服務模式。
特別聲明: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